
2021 年 8 月,上海率先对一般纳税人全面取消核定征收,改为查账征收并追溯补税,揭开了全国 “核定改查账” 的序幕。随后海南、贵州、杭州等地跟进,2022 年起逐步收紧核定征收范围。为什么国家要取消核定征收?对小微企业意味着什么?
01从 “便利工具” 到 “避税温床”
某建筑公司通过个独企业开具 “服务费” 发票,虚增成本 3000 万元,偷逃税款 800 万元。
利润转移:某电商公司将 90% 利润转移至核定征收的个独企业,所得税税负从 25% 降至 1.5%。
明星偷税:某主播通过设立 5 家个独企业,将劳务报酬转为 “经营所得”,偷税 13.41 亿元,被追缴罚款 26 亿元。
02政策取消的四大核心动因
1. 税款流失黑洞
股权交易:某企业转让股权获利 1 亿元,按核定 10% 利润率缴税 500 万元,实际税负仅 5%(正常税率 20%)。
虚开发票:下游企业通过核定征收企业取得虚开发票,虚增成本导致所得税流失超千亿。
2. 税收公平性瓦解
行业不公:制造业核定税率 10%,而咨询业核定税率 5%,导致同行业税负差异达 200%。
贫富差距:高收入群体利用核定征收避税,2022 年某明星通过个独企业转移利润,少缴税款超 2 亿元。
3. 产业链税收断裂
上游隐匿收入:某纺织厂通过核定征收,年销售额 2000 万元仅申报 500 万元,下游服装企业虚增成本 1500 万元。
下游虚增支出:某餐饮连锁企业通过核定征收个独开具 “食材费” 发票,虚增成本 5000 万元。
4. 监管漏洞与腐败
权力寻租:某地税务人员违规为企业核定低税率,收受好处费超百万元。
形式化审批:某园区对所有入驻企业统一核定 10% 利润率,未核实实际经营情况。
03小微企业的机遇
1. 税负飙升与合规成本激增案例:江苏某服装企业核定征收时综合税负 1.58%(增值税 1%+ 所得税 0.58%),改为查账后因缺票导致成本无法抵扣,利润虚增 2000 万元,税负飙升至 34.08%(增值税 13%+ 所得税 25%),补税 680 万元。
2. 合规化转型,完善财务制度:
引入 ERP 系统,实现进销存与财务数据自动同步。
建立供应商白名单,优先选择能提供发票的合作伙伴。
善用税收优惠:
小微企业减半征税:年利润 300 万以内,实际税负 5%(原 25%)。
个体工商户优惠:年应纳税所得额 200 万以内,个人所得税减半征收。
优化业务结构:
将销售与服务拆分,销售主体(一般纳税人)开具 13% 专票,服务主体(小规模)开具 3% 普票。
利用 “税收洼地” 政策,如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 15%。
04破局策略:合规、优惠与结构优化
1. 合规先行:构建 “四流合一” 体系
发票流:通过 “票总管” 等工具自动核验发票真伪。
资金流:公户与私户严格分离,避免现金交易。
物流:使用 “顺丰管家” 等系统记录货物运输轨迹。
合同流:合同条款与业务实质一致,避免 “阴阳合同”。
2. 精准把握税收优惠
政策类型 | 适用条件 | 优惠力度 |
小微企业所得税 | 年利润≤300 万,员工≤300 人 | 5% 税率(原 25%) |
个体工商户个税 | 年应纳税所得额≤200 万 | 减半征收(原 5%-35% 超额累进) |
增值税小规模 | 年营收≤500 万 | 3%→1%(2023 年政策) |
3. 选择稳定税收园区
政策延续性:优先选择设立 5 年以上的园区。
风控能力:要求园区对入驻企业进行实质审查。
服务配套:提供代账、审计等一站式服务。
取消核定征收并非 “一刀切”,而是通过税收公平推动市场规范化。税收合规不是负担,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。当潮水退去,裸泳者终将出局,而合规者将迎来更广阔的蓝海。